赤颈鵟(英文名:Red-necked Buzzard,学名:Buteo auguralis),是鹰形目鹰科鵟属的鸟类。鵟属鸟类,广泛分布于西非和中非北部,常见于萨赫勒地带。其特征为褐色背部,深色胸部,白色腹部带黑色斑点,以及红褐色尾巴。成鸟和幼鸟在颜色上有细微差别,幼鸟缺乏成鸟尾部的红褐色调。
外形特征:赤颈鵟体型中等,长度约35至40厘米,雄鸟体重525至620克,雌鸟体重580至890克,雌鸟平均比雄鸟大7%,重31%。头部圆形,翅膀宽而圆,尾部中等长度。头部和颈部呈栗色,下体颜色在南部种群中或为白色带棕色条纹,或为全棕色胸部。幼鸟外观相似,但更均匀的棕色,随时间逐渐变淡。
鸣叫特征:赤颈鵟的叫声被认为是比欧亚鵟更响亮和尖锐,发出类似‘pee-ah’的鸣叫声,但在大多数时候保持沉默。
生活习性:栖息于森林边缘、高大的阔叶林地,包括农业开垦区和次生林。在西非,通常在较密林区繁殖,而非繁殖季节则迁移到更开阔的地区。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2500米。进行定期的南北迁移,距离可达1000公里,主要以小型动物为食,包括啮齿类、蛇、变色龙、蜥蜴、小型鸟类、螃蟹和蛙类,以及各类节肢动物。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西非和东北非为1月至4月,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安哥拉西部为10月。筑巢于大树的高处(10至30米),巢由树枝构成,直径可达1米,内部铺有绿叶。巢址常选在棕榈树上,偶尔在悬崖边或如今常见的加纳电线杆上。每窝产2至3枚卵,孵化加离巢时间估计约为50至60天,雏鸟覆盖白色绒羽,头顶和面部灰色,背部和翅膀肉桂色,头部有长而丝滑的绒毛。
区别辨识:与欧亚鵟相比,赤颈鵟可通过其对比明显的下体特征区分:深色胸部和白色腹部。幼鸟与成鸟的颜色差异主要体现在尾部的红褐色缺失。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被列入CITES附录II。普遍常见,但由于森林退化仍面临威胁。
地理分布:分布区域从几内亚和塞拉利昂向东延伸至苏丹、南苏丹和埃塞俄比亚西部,向南至刚果民主共和国西南部和安哥拉西北部。在繁殖季节以外,会迁移到萨赫勒地带更北的区域。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赤颈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赤颈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