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尾鵟(英文名:Zone-tailed Hawk,学名:Buteo albonotatus),是鹰形目鹰科鵟属的鸟类。主要分布在北美西南部至南美的巴拉圭。这种鵟以深色为主,拥有独特的银色条纹飞羽和白色带状尾巴。性别相似,但雌鸟略大且更健壮。在多种生境中分布,包括山地、沙漠和红树林地带。
外形特征:斑尾鵟为中型鵟,体长46至56厘米,翼展约117至140厘米,体重在565至1080克之间。成鸟主要呈黑色,飞羽有银灰色条纹,尾巴有2至4个白色带状区,最靠近尖端的第二个特别宽和显眼。黄色的蜡膜和腿脚,面颊灰白色,脸上可能有一抹白色。幼鸟胸部有小白点,尾巴带有窄的灰色和黑色条纹,末端较暗。
鸣叫特征:发出响亮的尖叫,音调在结束时下降,类似典型鵟的叫声,kra kree-kree-kree-kree。在一些个体中,叫声中间音调突然上升,然后同样突然下降。
生活习性:适应多种生境,包括封闭和开放环境、湿润和干燥地带。常见于岩石地带近水处,栖息于松林、橡树林、河流沿岸的林地、半干旱灌丛和沼泽。在繁殖季节开始时,会进行空中求偶展示。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每年上半年,具体时间因地理位置而异。在北美洲北部,繁殖季为4月中旬至7月;在特立尼达岛和厄瓜多尔,为2月至6月。巢通常建在树顶或主枝分叉处,高7.5至30米,由树枝构成,内衬绿叶。每窝产1至3枚,通常是2枚白色蛋,有时带有棕色斑点。孵化期约为28至35天,雌鸟主要负责孵卵,雄鸟提供食物,偶尔也会参与孵化。幼鸟在孵化后缓慢成长,约在42至50天后离巢,但直到一周后才成为自信的飞行者。
区别辨识:与红头美洲鹫的飞行风格相似,但体型较小,翅膀和头部形状更像典型的鵟。与黑鸡鵟相比,斑尾鵟更苗条,尾巴上的白色带状区更多。与暗色型的巨翅鵟、红尾鵟和短尾鵟相比,斑尾鵟的翅膀和尾巴比例更长更窄。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北美西南部至南美的巴拉圭,冬季一般撤退到美国和墨西哥北部,迁移到奥哈卡和尤卡坦半岛过冬。在中美洲的种群可能是季节性迁徙,但具体迁徙模式尚不清楚。
其他:斑尾鵟能模仿红头美洲鹫的飞行模式,这可能帮助它们在寻找猎物时不引起警觉。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斑尾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斑尾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