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背鵟(英文名:Variable Hawk,学名:Geranoaetus polyosoma),是鹰形目鹰科鵟雕属的鸟类。而来自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的亚种则较为独特,可能值得视为独立物种。红背鵟体型较大,适应多种生境。
外形特征:成年红背鵟体长45至62厘米,翼展113至151厘米,体重660至1300克。其羽毛颜色多变,从洁净白色到深灰色和赤褐色,背部可能呈灰色或赤褐色。最显著的特点是白色的尾巴带有黑色的端部横纹。幼鸟更为复杂,上部通常为深棕色,下部为淡色,带有不同程度的暗色条纹。幼鸟也可能全身为深棕色,但这种形态罕见。红背鵟的头部、大腿和尾下覆羽为暗灰棕色,背部为深灰色,上背部和大部分下体为赤褐色。成鸟中,雌雄羽毛颜色有差异,红背的个体通常为雌鸟,灰色的个体通常为雄鸟。
鸣叫特征:在翱翔时发出响亮的“keeow-kyow-kyow”叫声,特别是在巢区受到干扰时。Puna鵟在飞行中会发出尖锐的‘hee hee hee’声。
生活习性:红背鵟栖息于开阔地带,从沿海低地到安第斯山脉的阿尔蒂普拉诺高原,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4600米。它们在智利和阿根廷的西部地区频繁出现在诺托法古斯森林中,而在厄瓜多尔则可见于干旱的沿海低地。它们以小型哺乳动物为主要猎物,例如啮齿类动物、兔子、蜥蜴、昆虫等。红背鵟在白天活跃,偏好在北向山坡上空飞翔,这里风力上升气流丰富,植被稀疏。
生长繁殖:红背鵟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繁殖季节,如厄瓜多尔为12月至7月,智利、阿根廷和福克兰群岛为9月至1月,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上的亚种为11月至2月。它们建造大型的棍状巢,直径75至100厘米,巢内铺有苔藓、地衣、树叶和杂物,筑于离地面2至7米高的悬崖、仙人掌、树木、灌木或电力杆上。一窝产卵数量为1至3枚,孵化期为26至27天,幼鸟在约40至50天大时离巢。
区别辨识:红背鵟与鵟雕的区别在于体型较小,翅膀较窄,年轻个体的颜色通常比大多数红背鵟更暗。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的亚种(exsul)与大陆亚种在颜色模式上有显著差异,可能接近物种地位。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CITES: II级附录
地理分布:红背鵟广泛分布在南美洲西部和南部,包括智利、阿根廷、厄瓜多尔、秘鲁、南部至福克兰群岛。在智利和阿根廷,它们常见于西部地区的诺托法古斯森林;在厄瓜多尔,可见于干旱的沿海低地;在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它们栖息于火山斜坡和开阔的草地。
其他:红背鵟的分类和命名历史上曾有过多次讨论,涉及多个亚种和潜在的物种分割问题。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红背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