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西比灰鸢

Mississippi Kite Ictinia mississippiensis

密西西比灰鸢(英文名:Mississippi Kite,学名:Ictinia mississippiensis),是鹰形目鹰科灰鸢属的鸟类。一种中型猛禽,分布于北美中南部和东南部,以狭长的翅膀和长尾著称,体色深灰,尾部黑色,头部和翅膀上有独特的白色斑点。红眼周围有黑色眼圈,喙黑色,口角有黄色边缘。雄鸟体长34-36厘米,重214-304克;雌鸟稍大,体长34.5-37厘米,重270-388克。繁殖期从5月至7月,冬季迁徙至南美中南部。

外形特征:密西西比灰鸢体长34至37厘米,翼展约75至83厘米,雌鸟较雄鸟大,体重范围从214至388克不等。全身呈深灰色调,背部及翅膀上覆羽暗至近黑色,翅膀次级飞羽上方有淡灰色至银白色,尾部均匀黑色,末端略方或微凹。头部、喉部、腹部、两胁及翼下羽毛颜色从浅灰至中灰不等,雄鸟头部和颈背较雌鸟更淡。幼鸟外观与成鸟显著不同,头部、颈部及腹面白色或淡黄,带有大量黑色、褐色条纹,上体及翅膀暗淡,边缘白色至棕色,尾部有大的白色斑点,形成2至3条白色带。

鸣叫特征:发出尖锐的哨声,类似挤压玩具发出的声音。

生活习性:密西西比灰鸢为群居鸟类,无论休息、觅食还是迁徙都以群体形式行动,飞行姿态优美,滑翔能力强。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蟋蟀、蝗虫、甲虫等,也会捕食小型脊椎动物如鼠类、蜥蜴、青蛙和蛇。繁殖季节外,它们在树冠层筑巢,冬季迁徙至南美中南部。

生长繁殖:实行一夫一妻制,繁殖期为5月至7月。巢置于大树树叉上,距地面3至30米。雌鸟产卵数量为1至3枚,双亲轮流孵化29至32天。雏鸟孵化后由双亲喂养约25天,大约6周后雏鸟离巢,但需再经历10天左右的飞行练习才能独立生活。

区别辨识:成鸟易与巨翅鵟混淆,但可通过其独特的灰黑白色相间的翅膀模式和红色的眼睛加以区分。幼鸟有时会被误认为游隼,但其褐色条纹和尾部的白色带可作为辨识依据。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北美中南部和东南部,冬季迁徙至南美中南部,包括阿根廷和巴西。

其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栖息地,导致种群数量在西部美国增加。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密西西比灰鸢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密西西比灰鸢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