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鵟鹰(英文名:White-eyed Buzzard,学名:Butastur teesa),是鹰形目鹰科鵟鹰属的鸟类。是鹰科鵟鹰属的中型猛禽。以其独特的白色虹膜著称,体长约40厘米,翼展可达1米左右。广泛分布于南亚,自伊朗东部至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直至缅甸。主要栖息于平原至海拔1200米的干燥开放地带,以小哺乳动物、昆虫、两栖动物为食。
外形特征:体型偏瘦,翼展宽大,翼尖接近尾端。成鸟具显著的白色虹膜,喉部白色带有一条深色中线,上体棕色,尾羽红棕色。幼鸟虹膜呈棕色,头部颜色较浅。飞行时可见翼下白色,翼尖黑色。站立时可见后颈处的白色斑块。
鸣叫特征:发出哀怨的喵鸣声或下降哨音,尤其在繁殖季节频繁。
生活习性:偏好干燥的开放森林或耕作区,常在低地至海拔1200米的环境中活动。飞行习惯贴近地面,偶尔翱翔。主要以昆虫、小哺乳动物为食,也会捕食小型爬行动物。叫声低沉,常反复鸣叫。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2月至6月,筑巢于树上,巢松散,由双亲共同建造。每窝产卵2至4枚,仅雌鸟孵化,孵化期约19天,但可能更长。双亲共同喂养幼鸟。
区别辨识:与灰脸鵟鹰在分布重叠区域容易混淆,灰脸鵟鹰具白色眉纹。白眼鵟鹰无典型的翼下腕斑,整个翼下表面呈暗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CITES II;在中国大陆,白眼鵟鹰的分布记录稀少,可能为迷鸟。
地理分布:分布于东洋界,从巴基斯坦至缅甸,包括印度、尼泊尔、泰国和中国西藏南部。在喜马拉雅山脉可至海拔1000米,夏季可能达到2000米。在中国极为罕见。
其他:白眼鵟鹰可能受益于印度的森林砍伐导致的觅食机会增加。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白眼鵟鹰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白眼鵟鹰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