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鸢

Whistling Kite Haliastur sphenurus

啸鸢(英文名:Whistling Kite,学名:Haliastur sphenurus),是鹰形目鹰科栗鸢属的鸟类。飞行中常鸣叫。

外形特征:啸鸢体长51至59厘米,翼展120至146厘米,雄鸟体重380至1100克,雌鸟更大,重600至1000克。头小,具轻微冠羽,腿短,翅长,尾长。成鸟头部、胸部和尾部呈淡沙色,翅膀和背部偏褐色,黑飞羽明显。幼鸟下体有重斑纹,上体红褐色,有更暗的斑点。虹膜接近黑色,喙灰暗。

鸣叫特征:啸鸢叫声独特,主要发出清晰的下降哨声,通常随后是一连串快速上升的短音符,叫声在巢边尤其频繁。

生活习性:栖息于轻木林和开阔地带,常见于陆地和海洋湿地附近,海拔从海平面到1400米。部分迁徙,澳大利亚鸟向南移动长达2430公里。以小动物、腐肉为主食,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鱼类、甲壳类、昆虫、路杀和大型尸体。在新几内亚,冬季更倾向于觅食腐肉。飞行狩猎,有时悬停,掠夺其他猛禽的食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长,多在旱季(南半球秋季至春季)于热带地区,南区晚冬和春季。巢为平台状,用树枝建造,宽40至150厘米,深30至100厘米,置于3至62米高的树杈,常为桉树或电线杆。每窝产卵2至4枚,孵化期35至38天,雏鸟覆盖奶油色或浅黄色绒毛,离巢前44至54天,之后依赖父母6至8周。

区别辨识:与幼鸟相比,啸鸢有更长的主翼羽和尾羽,澳大利亚亚种更苗条,翼尖更窄且略呈叉状,羽毛更暗且统一。飞行时有上下摆动的动作。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CITES II级。海岸和热带地区数量普遍,人类活动对其有利。澳大利亚南部局部下降,因湿地排水和食物减少。

地理分布:分布于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的Grande Terre(大特尔岛)和新几内亚的中南部、东北部、东南部。

其他:在Taunton科学国家公园,斑点园丁鸟模仿啸鸢叫声,功能不明。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啸鸢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啸鸢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