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翅鹞(英文名:Long-winged Harrier,学名:Circus buffoni),是鹰形目鹰科鹞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南美东部,从哥伦比亚到圭亚那,南至巴西东北部,智利中部和阿根廷中部。以草场和湿地为栖息地,具有独特的面部盘状结构,用于狩猎时定位猎物。
外形特征:长翅鹞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长46至60厘米,翼展119至155厘米,雌鸟较雄鸟大,体重范围从390至645克。其最显著特征为长而窄的尾巴和长翅膀,翅膀呈灰色,主翼羽深色,下体白色,胸带黑色,上体灰色,头部黑色,喉部有白色点斑。雌雄颜色相似,但雌鸟体型更大,背部棕色,喉部有赤褐色斑点,腹部有棕色条纹。幼鸟似雌鸟,但胸部条纹更宽。存在黑色变型,全身黑色,仅臀部白色。
鸣叫特征:长翅鹞通常在飞行中发出快速连续的"klee-klee-klee"声,或一种音调迅速下降的颤音,但在巢穴防卫时会发出快速的类似涉禽的叽叽喳喳叫声。
生活习性:长翅鹞栖息于南美的低地热带区,偏好开阔地带,如麦田、稻田、草地、草原和湿地,偶尔出现在较干燥环境或林缘。它们通常在离地面不到5米的高度上空掠过,以各种小型动物为食,包括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迁徙模式复杂,南部种群至少部分迁徙,北部种群可能全年留驻。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南美各地有所不同,从6月的特立尼达到哥伦比亚的8月,再到阿根廷中部的9月至1月。筑巢于地面或近水面处,巢由芦苇和草构成,直径40至65厘米,深度10至30厘米。每窝产卵3至4枚,有时遭受黑头鸭的寄生。
区别辨识:长翅鹞与同属的斑腹鹞形态相似,但两者分布范围很少重叠。长翅鹞的特征在于其较长的翅膀和尾巴,以及独特的黑白相间的下体。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被列入CITES附录II。
地理分布:长翅鹞全年分布于南美东部,包括哥伦比亚、圭亚那、巴西东北部、智利中部和阿根廷中部,偶尔访问玻利维亚、秘鲁、智利、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远至阿根廷南部的火地岛。在巴拿马和福克兰群岛偶有记录。
其他:尽管长翅鹞的种群数量有所下降,但由于广泛的分布范围,目前仍被列为无危物种。其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栖息地的退化,尤其是湿地的排水、污染等人造成因。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长翅鹞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长翅鹞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