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冠橙腹叶鹎(英文名:Greyish-crowned Leafbird,学名:Chloropsis lazulina),是雀形目叶鹎科叶鹎属的鸟类。以其鲜艳的橙色腹部和独特的蓝黑脸谱而闻名。雄鸟个体具有醒目的蓝色和黑色面部图案,橙色腹部和蓝绿色翅膀,雌鸟则全身绿色,脸部带有蓝色,腹部橙色较不显著。广泛分布于中央和东部喜马拉雅山脉、云南以及东南亚北部地区。
外形特征:雄性黄冠橙腹叶鹎的特征包括:黑色面罩从眼区延伸至胸部形成宽大的围巾状,下颌处闪耀着紫蓝色的光芒;前额和面罩边缘为淡青铜黄色;从腕关节到初级飞羽的翼小覆羽呈现电蓝色,其余覆羽、飞羽和尾羽深黑色,边缘带暗紫色;上体草绿色;腹部下方橙色(现场观察可能呈黄色),上侧腹部与绿色部分界限分明。雌鸟全身草绿色,脸部有蓝色,腹部和臀部橙色。幼鸟全身草绿色,仅眼睑边缘黄色。两个亚种在体型和某些特征上略有差异。
鸣叫特征:鸣唱复杂多变,旋律悠扬,包含多种清脆重复的音节和短语,如“tshiwatshishi-watshishi-watshishi”等。善于模仿其他鸟类的声音,包括画眉、卷尾、绿鹊、山椒鸟、太阳鸟等的鸣叫。叫声包括急促的“ti-ti-tsyi-tsyi-tsyi-tsyi-tsyi-tsyi”和嘶哑的斥责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常绿至落叶林的树冠层和边缘,有时出现在次生林、公园和花园中。繁殖季节在喜马拉雅山脉的海拔约600米至2000米之间,低于黄额叶鹎的分布区;在缅甸西部低至500米,但在较低纬度一般不会低于约1000米。以昆虫、果实和花蜜为食,单独或成对觅食,偶尔加入混合物种群。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喜马拉雅地区的5月至8月。巢为浅开杯状,由细纤维材料构成,支撑于树枝末端的细枝间,通常离地面6至10米高。已知产卵数为2至3枚,野生状态下关于繁殖的其他信息有限;圈养条件下,孵化期为13天,幼鸟离巢期为12天。
区别辨识:与雌性蓝翅叶鹎相比,黄冠橙腹叶鹎雌鸟的腹部更橙色,脸部蓝色更多。雄鸟个体的头部颜色和翼部蓝色特征明显区别于其他同类。
保护现状:IUCN:NE(未予评估)。尽管总体数量可能因持续的栖息地破坏而减少,但在其广阔分布区内普遍常见。虽然被广泛捕捉作为笼鸟贸易,但对野外数量的影响似乎并不严重;部分地区还被猎杀食用。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至东南亚北部,包括中国南部、越南、老挝、泰国北部等地。在喜马拉雅山脉的繁殖高度为600米至2000米,而在东南亚低至500米。
其他:近年来,黄冠橙腹叶鹎与橙腹叶鹎的分类关系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两者在遗传和形态上有明显区别。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黄冠橙腹叶鹎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黄冠橙腹叶鹎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