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颊鹰(英文名:Meyer's Goshawk,学名:Accipiter meyerianus),是鹰形目鹰科鹰属的猛禽,以Adolf Bernard Meyer命名,其活动范围涵盖摩鹿加群岛、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及所罗门群岛,偏好山地森林边缘和开阔地带,具有黑白分明的外观特征。
外形特征:白颊鹰体型大至特大,翼展可达86-105厘米,雄鸟体重约530克,雌鸟重达1100克。上体呈黑色,下体白色,侧翼有细密的黑色条纹。黄色腿部、眼睛和喙基。成鸟与同域物种区别明显,但黑色变异型类似栗肩鹰的黑色变异型,而幼鸟特征相似,但白颊鹰有暗色眼睛而非黄色。
鸣叫特征:叫声被描述为一系列响亮的上扬啸叫,频率约为每秒1-1.5次,声音略带沙哑,不同于栗肩鹰的叫声,还有一种高音的“ka-ah ka-ah ka-ah”。
生活习性:栖息于山地和亚高山雨林,包括部分砍伐区域,森林边缘,河流沿岸的森林内部以及邻近的本土花园。海拔分布从海平面到至少2700米,主要在1200米以上,但在小岛上低海拔也有记录。狩猎活动通常在半开放区域进行,常在清晨飞越森林山脊和台地,追逐正在觅食的鸽子。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从南半球冬季持续至初夏,已知一对白颊鹰在9月处于繁殖状态,12月初发现一窝孵化中的幼鸟,8月中旬观察到一窝独立飞行的幼鸟。巢筑于非常高大的树木中,如新几内亚的山毛榉树,一窝通常有三个蛋,由双亲共同孵化,已知一窝中有两只幼鸟成功离巢。
区别辨识:白颊鹰与苍鹰相比,黑白对比更强烈,颈背常有白色羽缘。黑色变异型与栗肩鹰的黑色变异型相似,但尾部条纹更少且模糊,主要通过眼色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CITES II。全球数量估计在1000-10,000之间,可能受局部森林砍伐影响,以及DDT导致的蛋壳变薄影响繁殖成功率,但具体数据缺乏。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尼苏拉群岛东部、哈马黑拉岛、Obi、Boano、Seram、Seram Laut、新几内亚的鸟头半岛、Yapen岛、Karkar和Bagabag、Umboi、新不列颠岛、Watom、新乔治亚群岛和Guadalcanal岛。
其他:最近在Taliabu的发现扩展了其已知分布范围,此前未知的记录表明它可能是一种干季访客,特别是在新不列颠岛东北部,以及新几内亚大陆低地的游荡记录。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颊鹰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