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蚋莺(英文名:White-browed Gnatcatcher,学名:Polioptila bilineata),是雀形目蚋莺科蚋莺属的鸟类。广泛分布在中美洲至南美洲,从墨西哥南部至秘鲁西北部。其显著特征为厚实的白色眉毛和开放的面部表情,雄鸟头部有黑色帽状羽冠,雌鸟则为灰色。该物种曾被认为是热带蚋莺的亚种。
外形特征:白眉蚋莺体型小巧,身长10-12厘米,体重4.8-8克。具有细长而尖锐的喙,雄鸟有鲜明的黑色冠羽延伸至眼、颈侧和颈部两侧,与蓝灰色的后颈、背部和臀部形成鲜明对比。翅膀黑色,边缘呈灰色,三级飞羽边缘白色,尾巴黑色,最外侧尾羽大部白色,向内依次减少白色部分。雌鸟和雄鸟的下体颜色相似,均为灰白色调,但雌鸟的头部、侧面和颈背为灰色,与雄鸟明显不同。幼鸟外观类似雌鸟。不同亚种间存在细微差异,主要体现在面部标记、头部黑色区域的存在与否、整体羽毛色泽深浅以及翼展、喙和尾部的测量值。
鸣叫特征:白眉蚋莺的鸣声在地理上有所差异,如brodkorbi亚种的高亢银色颤音,有时下降,持续2-3秒;bilineata亚种的叫声为清晰高音的'peet, peet, peet peeti peetí, ti’ti’pee, pee pee',有时略微下降;东部亚种的叫声更为均匀、快速和有力。此外,还有'zweezy'的叫声。不同亚种的叫声包括'psééeh'、'tsewk'、'eet, eet, eet, eet'等。
生活习性:栖息于多样化的生境,包括森林边缘、过度生长的牧场、咖啡种植园、成熟雨林、洪水泛滥的森林、次生林、干旱灌木丛、草原和红树林。常见于亚马逊巴西的季节性洪水森林。通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活动,但在秘鲁的某些地区,可在200-2700米的海拔范围内找到它们。以小昆虫和蜘蛛为食,通过积极地从树梢或叶片上觅食,常加入混合种群的觅食鸟群。
生长繁殖:繁殖期报道自墨西哥中部三月开始,至南美洲各地二月至十月。筑巢由两性共同完成,巢为深杯状,主要由苔藓、种子绒毛和树皮组成,内部铺有植被纤维,巢外附着地衣。巢放置高度从地面0.6米至38米不等,每窝产卵2-4枚,孵化期约13-14天,幼鸟在12-14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与白眉蚋莺最易混淆的是白眉蚋莺的近亲——热带蚋莺,两者在分布区有重叠,但白眉蚋莺的白色眉毛更宽,且面部更加开放,雄鸟头部有黑色冠羽,而热带蚋莺的白色眉毛较窄,头部前额为深色。
保护现状:IUCN:NE(未予评估)
地理分布:白眉蚋莺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从墨西哥南部至秘鲁西北部,遍及巴拿马、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苏里南等地。在厄瓜多尔西部较为常见,而在安第斯山脉东侧则稀少且分布有限。在危地马拉的加勒比低地较为常见,在伯利兹普遍分布,在哥斯达黎加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低地分布广泛,但在尼科亚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较为稀缺。
其他:该物种曾被认为是热带蚋莺的亚种,但基于形态和系统发育数据,现已确认为独立物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眉蚋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