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雕鸮

Arabian Eagle-Owl Bubo milesi

阿拉伯雕鸮(英文名:Arabian Eagle-Owl,学名:Bubo milesi),是鸮形目鸱鸮科雕鸮属的鸟类。拥有明亮的黄色眼睛、大耳羽簇和细条纹的腹部。在开放的林地和岩石地带常见,包括干涸的河床(wadis)。通常在岩石上筑巢,偶尔在树上。叫声典型的是柔和的‘whoo-whhooo’。与荒漠雕鸮相似,但体型更小、颜色更深,下体条纹更重,头部背面有斑点而非条纹。分布于欧亚的沙特阿拉伯西南部和也门西南部,也门东北部和阿曼西南部,以及阿曼北部(阿拉伯半岛南部)。

外形特征:阿拉伯雕鸮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雕鸮,体长40至45厘米,体重雄鸟490至620克,雌鸟640至850克,翼展100至113厘米。它有长长的竖立耳羽簇。面部盘灰色,有淡淡的白色条纹,边缘黑色;头颈灰褐色,带白色至淡黄色斑点,包括耳羽簇;上体灰色至褐色,有浅色斑点,飞羽和尾巴有宽阔的淡黄色条纹;腹部白色,有精细的灰褐色条纹,上胸部常有大的灰色斑块;跗跖羽毛白色,有淡色条纹;虹膜通常是鲜亮的黄色;蜡膜灰色;喙黑色;脚趾裸露部分暗角质色。在更干旱的地区,有一种罕见的栗棕色形态,地面颜色上方较褐,下方较黄,眼睛橙色。

鸣叫特征:雄鸟发出‘hoo-hoo’声,第二音节较低,随后是3个音节的咕咕声加一个较长的音节,也有单个音节或各种组合;雌鸟发出三连‘hoo-whoohoo’声,音调比雄鸟更高。它们经常合唱,雌鸟的叫声紧跟其后,听起来像一个声音;在警戒时会发出响亮的‘kiow’声。

生活习性:阿拉伯雕鸮栖息于多种生境,从沙漠中的岩石露头到稀疏地被覆盖的林地:特别偏好低丘陵、草地和灌木丛的混合区;偏好半开阔的林地,以及有零星树木和灌木的岩石山丘;也出现在荆棘稀树草原和郊区花园,例如哈拉雷的郊外;避开密集的雨林。海拔高度从海平面到约2100米。通常是留鸟,但在马拉维有记录到当地垂直移动,夏季会移向较高海拔。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7月至2月,主要在南非为7月至10月。一夫一妻制,可能终身配对。巢通常是一个浅坑,位于灌木下、草丛中、岩石间或土坡上,但也可以在悬崖边缘、锤头鹳的旧平台或社会织布鸟群落作为平台;有时在树洞或建筑物中,或使用日行猛禽的旧树枝巢。巢穴有时年复一年在同一地点使用,给予其独特的气味;传统巢址可能被占用30至40年。每窝产卵2至4枚(1至5枚);平均卵尺寸为49.1毫米×41.1毫米;孵化期30至32天,由雌鸟孵卵,雄鸟喂食;雏鸟有白色的绒毛;幼鸟由雌鸟照料和喂食,雄鸟通常带来已被去头的猎物;幼鸟在30至38天离开巢穴,如果巢在地面以上则稍晚,约48天离巢,依赖父母至少5周后才独立,但确切的独立年龄未知。繁殖成功率通常很高。

区别辨识:荒漠雕鸮的区别在于体型更小、颜色更深,下体条纹更重,头部背面有斑点而非条纹。幼鸟下体偏棕色,上体斑点较少。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被列入CITES II附录。全球数量和种群趋势数据不足,但没有迹象显示数量显著下降。在非洲南部广泛分布,常常是许多生境中最常见的鸮类。在津巴布韦,大约3对在6平方公里范围内被发现。在坦桑尼亚相当常见,在乌干达和肯尼亚不常见。有时会被车辆撞击,被困在铁丝网围栏和荆棘丛中,以及在牲畜饮水槽或农场池塘中溺水;其他威胁包括局部人类的迫害。

地理分布:分布于阿拉伯半岛南部,具体包括沙特阿拉伯西南部和也门西南部,也门东北部和阿曼西南部,以及阿曼北部。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阿拉伯雕鸮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阿拉伯雕鸮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