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尾绒背卷尾(英文名:Fanti Drongo,学名:Dicrurus atactus),是雀形目卷尾科卷尾属的鸟类。全长约24至28厘米,全身黑色,头部和颈部带微弱的紫蓝色光泽,翅膀和尾巴呈钢绿色光泽,飞行羽内侧深灰褐色。分布于西非,从塞拉利昂到几内亚南部,东至加纳和尼日利亚西南部。
外形特征:成鸟全身黑色,头顶和披肩部位带轻微的紫蓝光泽,但在野外可能不明显,与翼部更强烈的光泽形成对比。眼周和额头为天鹅绒黑,头颈两侧、胸腹部、下翼覆羽尖端及腋下具紫蓝色光泽。尾羽和翅膀带有钢绿色光泽,飞羽内侧为暗灰褐色。虹膜深红色,喙强而钩状,黑色,腿也是黑色。雌雄羽毛相似,雄鸟略大于雌鸟。幼鸟呈烟灰色,腹部下方和尾下覆羽有浅色斑纹,虹膜棕色。
鸣叫特征:具有广泛多样的鸣叫,包括清脆的哨音和笛声,鼻音的刺耳叫声和粗糙的声音,具体描述尚未正式记载,相关录音资料稀少。
生活习性:广泛栖息于多种生境,包括原始和次生森林中的空地、林间空地、树冠层、森林-草原镶嵌区、大草原、花园和公园。常在树荫下的低层树冠处栖息,主要在25米以上的树冠活动。以昆虫为主食,包括蚱蜢、甲虫、白蚁、蝉、螳螂、蛾类、蝴蝶、蜜蜂和黄蜂等,主要在空中捕食,有时做圆周飞行捕捉大型昆虫,也会俯冲捕捉地面猎物,从高枝上掠夺食物,偶尔加入混合物种的鸟群。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如利比里亚为5月至6月,加纳南部为12月至翌年2月,尼日利亚南部可能全年繁殖。筑巢于离地面6至18米的次生林或高达30至40米的原始森林中,巢为浅杯状,由细小的树枝、根须、纤维(如棕榈)和地衣交织而成,用蛛网粘合。每窝产卵最多3枚。
区别辨识:与绒背卷尾相比,叉尾绒背卷尾的背部光泽更强,后者更深的天鹅绒黑,仅前额和头顶有轻微的绿蓝色光泽。区别于西方尾卷尾和辉卷尾在于体型更大,尾部分叉更深,光泽较少;与亮背卷尾的区别在于飞行羽下部颜色更深,背部和下部光泽较少。
保护现状:IUCN:NE(未予评估)
地理分布:分布于西非,从塞拉利昂和几内亚南部向东延伸至加纳和尼日利亚西南部。
其他:曾经被认为是绒背卷尾的一个亚种,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它是独立的物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叉尾绒背卷尾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叉尾绒背卷尾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