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黄雀鹀(英文名:Saffron Finch,学名:Sicalis flaveola),是雀形目裸鼻雀科黄雀鹀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南美洲低地。活跃于亚马逊盆地以外的开放与半开放区域,分布范围覆盖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北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地。此外,已引入夏威夷、巴拿马、波多黎各等地区。尽管常被误认为金丝雀,但实际上与大西洋金丝雀无关,更接近于种子鸟。
外形特征:雄性橙黄雀鹀身长13.5至15厘米,体重12至23.4克,体型适中,翼短尾圆,喙相对较大。雄鸟头部黄色,前额与前冠橙色明显,上体略带绿色,背部条纹隐约,腹部柠檬黄且无花纹,翅膀绿色边缘,尾羽暗色带宽黄边。雌鸟颜色较淡,橙色减少,腹部条纹较多。幼鸟头灰,眼线暗,上体褐色带暗纹,下体灰色带细纹,胸腹黄色。不同亚种间存在色彩差异。
鸣叫特征:鸣唱生动悦耳,音符间隔明显,呈现平稳悠扬的口哨状,包含"zwhit, cheew, tzuup, cheew, peepa pew, tzuup, chew..."等音调。叫声多变,但始终保持愉悦甜美,偶尔掺杂尖锐音符,不似同类中的颤音或叽喳声。典型叫声为上滑的"whip"声和短促的"tuup"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多种半开阔地带,包括分散树木或灌木的干燥森林、草原、荆棘灌丛、沼泽边缘、画廊森林边界、道路旁灌木丛、二次生长林、农业区以及城市草地。常见于海拔1000米以下,最高可达玻利维亚干山间谷地的2000米。生活方式定居,以种子为主食,兼食小节肢动物,常在地面觅食,尤其在城市草坪。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委内瑞拉的5月至11月,特立尼达岛的4月至1月,东部与南部("pelzelni群")的10月至2月,可能玻利维亚的繁殖期更晚。雄鸟常在显眼枝头、电线杆上唱歌。巢呈半球形,由干草制成,内衬柔软材料,建于棕榈叶或洞穴中,如管道、屋檐或巢箱,有时利用黄拟鹂或棕灶鸟的旧巢。每窝产2至4枚蛋,底色奶油白带紫色或棕色斑点。幼鸟可能受紫辉牛鹂寄生。
区别辨识:雄性橙黄雀鹀以其鲜亮的黄色与橙色前额与大多数黄色雀科鸟类区分,仅橙额黄雀鹀例外。雌鸟识别较难,一般较雄鸟颜色暗淡,但在"pelzelni"亚种中,雌鸟橄榄褐色带深重条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南美北部、中西部、东南部、中南部,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北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已引入夏威夷、巴拿马、波多黎各。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橙黄雀鹀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橙黄雀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