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脸山裸鼻雀(英文名:Masked Mountain Tanager,学名:Tephrophilus wetmorei),是雀形目裸鼻雀科 Tephrophilus 属的鸟类。仅见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高海拔地带,分布于哥伦比亚南部至秘鲁北部。其显著特征为金黄色的羽毛搭配黑色的面部和喉部,形成独特的‘面具’外观。
外形特征:花脸山裸鼻雀体长约20厘米,体重约62至63克。雄鸟拥有黄绿色的冠羽和颈背,背部橄榄绿,臀部黄色鲜明;头部侧面至前颈为黑色,形成宽大的圆润面具,额部及环绕面具的窄带黄色明亮;翼上覆羽深紫蓝色(常被遮掩),大覆羽黑色,边缘及尖端深紫蓝色;飞羽黑色,外缘羽毛边缘暗绿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边缘更宽,略带暗绿色;尾羽深黑色;下体亮芥末黄,通常在中央前颈形成高峰,有时甚至延伸至较低的喉部,两侧、胁部和偶尔腹部混杂着尘灰色和橄榄色;虹膜深棕色;喙黑色,下颌骨常为灰色,除黑色尖端;腿深灰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颜色稍暗淡。幼鸟描述尚未明确。
鸣叫特征:这种鸟类通常较为安静,偶尔听到的鸣唱是一系列高音‘tsee’音符,强度变化,声音对于这样大的鸟来说异常微弱,类似蜂鸟的叫声。在飞行时可能发出低沉沙哑的‘juur-juur-juur-jur’声,可能是警报或联络叫声。
生活习性:花脸山裸鼻雀生活在接近树线的矮树丛中,通常成对或小群活动,行动隐秘,常见于混合物种的鸟群中。它们偏好安第斯山脉的高海拔环境,以昆虫为主食,具体生活方式和活动范围尚需更多研究。
生长繁殖:关于花脸山裸鼻雀的繁殖习性的详细信息有限,已知它们在特定的高海拔环境中繁殖。
区别辨识:花脸山裸鼻雀的独特面具是其最显著的辨识特征,与其他Tephrophilus属的鸟类相比,其颜色模式和分布区域都有所不同。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花脸山裸鼻雀全球估计数量不超过5000只,且可能正在减少。主要威胁包括森林砍伐和草地燃烧,导致其栖息地丧失和退化。
地理分布:分布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高海拔地区,具体包括哥伦比亚南部(考卡和胡伊拉省)、厄瓜多尔(卡奇省、纳波省西部、莫罗纳-圣地亚哥省西部、阿苏艾省、洛哈省东部和萨莫拉-钦奇佩省南部)以及秘鲁北部的皮乌拉省。
其他:花脸山裸鼻雀的分布呈现局部性,部分原因是其栖息地难以接近或遭受严重的人为破坏。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花脸山裸鼻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花脸山裸鼻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