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色歌鹰(英文名:Dark Chanting Goshawk,学名:Melierax metabates),是鹰形目鹰科歌鹰属的鸟类。中型鹰科鸟类,广泛分布于非洲次撒哈拉地区及南部阿拉伯半岛。体型健壮,以灰褐色为主色调,具有橙红色腿脚与喙基,两翼黑色初级飞羽,尾部黑白相间。叫声独特,常发出似歌吟的加速笛音和颤音,尤其在繁殖季节更为频繁。
外形特征:暗色歌鹰为中型猛禽,体长42-50厘米,雄鸟体重646-695克,雌鸟体重841-852克,翼展86-104厘米。上体暗灰色,下体白色,具细黑纹。翼尖和飞行羽深色,形成均匀的暗翼图案。头部、胸部和背部为基本暗灰色,除胸部外的下体为白色,带有精细的黑色条纹。初级飞羽黑色,尾巴具有宽大的黑白条纹。橙红色的蜡膜和长腿为其显著特征。雌鸟通常比雄鸟体型更大,羽色更深。幼鸟呈棕色,类似鹰属的色彩和图案,但翼宽且尾长。
鸣叫特征:叫声包括一系列加速的管乐般哨音和颤音,被描述为歌吟或吟唱,每串有约12个音符。此外,还会发出高音的'peee-u'声。在繁殖季节叫声更频繁。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的林地和稀树草原,偏好混合灌木丛和阔叶林,避免密集森林和沙漠。猎食多样,包括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常从树梢俯冲捕捉地面或空中猎物。已知会跟随蜜獾、南方地面犀鸟、狗或人类,捕食因它们而惊扰的小动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3月至5月在西北非洲,2月至4月在西南阿拉伯,6月至7月在东非,8月至11月(主要9月至10月)在南非。筑巢于树上,由双方共同建造,巢呈扁平平台状,由树枝构成,内衬蜘蛛网和其他材料,有时用水泥加固。产卵数为1至2枚,偶尔3枚,蛋呈蓝白色,由雌鸟单独孵化约36至38天。雏鸟孵化后约50天离巢,约3至8个月后完全独立。
区别辨识:与其他Melierax属成员相比,暗色歌鹰具有灰色条纹臀部,而其他种类臀部较淡,偏爱干燥环境,且臀部无条纹。东部歌鹰具有黄色喙基皮肤,而淡色歌鹰则有浅色内侧飞羽和深色翼尖,形成鲜明对比的翼图。雄鸟通常比雌鸟翼覆羽颜色更淡。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但摩洛哥和阿拉伯半岛的两个孤立亚种高度脆弱,尤其是 theresae,仅限于摩洛哥西南部一小片区域,被认为几乎灭绝,主要原因是森林砍伐和狩猎。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非洲次撒哈拉地区,避开刚果盆地的雨林和非洲最南端,以及南部阿拉伯半岛。在非洲南部,常见于茂密的林地,特别是在miombo(Brachystegia spp)、mopane(Colosphermum mopane)、Zambezi teak(Baikiaea plurijuga)、Knob thorn(Senegalia nigrescens)和Marula(Sclerocarya birrea)组成的树冠。
其他:与淡色歌鹰和东部歌鹰有物种分类争议,有时被视为单一物种或与另两者合并为淡色歌鹰。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暗色歌鹰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