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歌鹰

Gabar Goshawk Micronisus gabar

小歌鹰(英文名:Gabar Goshawk,学名:Micronisus gabar),是鹰形目鹰科小歌鹰属的鸟类。非洲及阿拉伯半岛特有的一种小型猛禽,属于鹰科。有两种明显不同的形态,一种较为常见的灰白相间型,另一种较为罕见的黑色型。雌鸟体型显著大于雄鸟,体重在167至240克之间,而雄鸟则在90至173克之间。其显著特征为白色臀部,即使在幼鸟中也能看到。广泛分布于非洲,从干燥的刺槐灌木林到湿润的开阔树林都有其身影。

外形特征:小歌鹰体长28至36厘米,翼展56至66厘米,雌鸟比雄鸟大,翅膀长度可达215毫米。成年及幼鸟均具有醒目的白色臀部,正常形态下如此。黑色变异型(占总人口6.5%至25%,常见于高降雨量地区)的飞行羽毛和尾巴上有淡灰色条纹,缺乏白色臀部。虹膜颜色从红棕色到深红色不等,鼻蜡橙色,腿脚鲜红色,黑色变异型腿脚上带斑点。

鸣叫特征:发出类似笛声的重复‘kew-he, kew-he, kew-heee’或‘sweee-pee-pee-pee-pee’,有时会模仿水鸡的叫声,不同于其他小型猛禽的声音。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的刺槐灌木林和落叶阔叶林,包括米奥诺比树(miombo)、簇叶金合欢(cluster-leaf Terminalia)和莫潘树(Colosphermum mopane)。在较干旱的南部非洲,如卡拉哈里沙漠和纳米布沙漠,通常局限于有树木的水源附近,但也可能进入城市和城镇。以小型鸟类为主食,偶尔捕食小型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昆虫。

生长繁殖:繁殖期因地区而异,西非和东北非通常在3月至6月,东非有两个高峰,南非在8月至3月。巢建在本土树木的冠层中,使用细枝、土块、蜘蛛网等材料。每窝产卵1至4枚,孵化期33至35天,主要由雌鸟孵化,雄鸟提供食物。雏鸟孵化间隔2至4天,约30至35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赞比亚雀鹰相似,但后者喉咙有条纹,白色臀部不明显,腿脚橙色而非红色。与黑鹰的区别在于后者有白色喉咙,尾巴无条纹,鼻蜡和腿脚黄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CITES II(华盛顿公约附录二)。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非洲,从西非、东非到南非,向北延伸至阿拉伯半岛。在非洲中部的赞比河谷较为罕见。在南非洲的一些地区,如卡拉哈里沙漠和纳米布沙漠,限于有树木的水源附近。

其他:在博茨瓦纳的加巴罗恩等地,小歌鹰甚至在城市中筑巢。在南非,有记录显示该物种遭受了直接迫害,部分个体被发现死于围栏、道路或农场水库。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小歌鹰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小歌鹰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