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蜡嘴鹀(英文名:Red-crested Cardinal,学名:Paroaria coronata),是雀形目裸鼻雀科蜡嘴鹀属的鸟类。又名: 冠红蜡嘴鹀、冠红蜡嘴雀,裸鼻雀。以鲜亮的红头和显眼的红冠著称,拥有灰色背部和白色腹部。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北阿根廷、玻利维亚、南巴西、巴拉圭及乌拉圭,同时在夏威夷和波多黎各也有引入。通常栖息于亚热带或热带的干旱灌木丛和严重退化的前森林地带。
外形特征:冠蜡嘴鹀为中等体型,其显著特征为鲜红色的头部、红冠和红领巾,腹部、胸部和下尾覆羽均为白色,背部、翅膀和尾巴呈灰色。翼盖为灰色,但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尾羽显示更深的灰色。成年鸟的喙为橙黄色,脚爪肉红色,虹膜琥珀色。幼鸟与成鸟相似,但头部和领巾颜色较暗,呈棕色。雄鸟和雌鸟在外表上难以区分。
鸣叫特征:鸣唱为缓慢的旋律哨声。
生活习性:冠蜡嘴鹀主要以种子(如Chloris virgata、Eleusine tristachya、Setaria parviflora和Spergula villosa)、果实(如Celtis tala、Grabowskia duplicata、Holmbergia tweedii、Morus alba和Sapium haematospermum)、昆虫和小型节肢动物为食,通常成对或小群体在地面觅食。它们喜欢在半开放的生境中活动,包括农田和城市区域,非繁殖季节会聚集形成大群。
生长繁殖:关于冠蜡嘴鹀的繁殖习性的具体信息在现有资料中未详述。
区别辨识:与近亲冕蜡嘴鹀和黄嘴蜡嘴鹀相似,但后者具有黑色喉部、较深的背部颜色和明亮的黄色喙。冕蜡嘴鹀和黄嘴蜡嘴鹀均缺乏冠蜡嘴鹀的标志性红冠。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冠蜡嘴鹀原产于南美洲,主要分布于玻利维亚和巴西西南部至阿根廷中部,乌拉圭和巴西南部。此外,它们也被引入夏威夷、波多黎各和智利。在巴西,它们已被引入多个历史分布区之外的地方,如圣保罗的Tietê生态公园。
其他:平均寿命约为3.8年。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冠蜡嘴鹀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冠蜡嘴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