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斑王森莺

Two-banded Warbler Myiothlypis bivittata

双斑王森莺(英文名:Two-banded Warbler,学名:Myiothlypis bivittata),是雀形目森莺科米欧王森莺属的鸟类。因头顶具两条黑色与栗色并行的冠纹而得名。其两大隔离种群分别见于圭亚那西部—巴西北部边境的罗赖马山系(亚种roraimae)及秘鲁南部至阿根廷北部的安第斯山东坡(亚种bivittata与argentinae)。该鸟在潮湿的山地及亚山地森林底层活动,常成小群加入混合鸟群。

外形特征:体长12.5–14厘米,体重11–17克。成鸟通体以鲜黄与橄榄绿为主:头顶具黑色侧冠纹,中央为橙栗色纵纹,并延伸至前额;黑色过眼纹明显,上方以黄色眉纹相接。上体亮橄榄绿,飞羽及尾羽略带褐缘;喉至上胸鲜黄,胸侧及胁部略带淡橄榄色。翼下覆羽黄色。两性同色。幼鸟头部及上体偏橄榄,过眼纹不明显,下体黄色更淡,胸带橄榄色较宽。亚种roraimae冠纹更宽,橙栗色更浓,翼较长,下体黄色更纯净;argentinae冠纹以黄色为主,上体色稍淡,眉纹更宽。

鸣叫特征:安第斯种群(bivittata与argentinae)雄鸟发出1.5–3秒的上升型嘹亮短句(Ascending song),末段可达约5 kHz;雌鸟则常以下降型或先升后降的短句(Descending song)应答,二者可重叠为二重唱;另有一种柔和的“whit”短音连续成串。罗赖马种群(roraimae)歌曲完全不同:雄鸟为断续“tis-tis…”后接上扬嘶声“zzzzzz”的“Song with buzz”,雌鸟则以断续高音后接颤音的“Song with rattle”回应,亦可交替成二重唱,并具短促“chik”声。

生活习性:留鸟,栖息于海拔300–2200 m的潮湿或干燥山地及亚山地森林、林缘及竹林底层,偏好浓密原生灌丛,也见于遮阴咖啡园及玻利维亚的常绿 terra firme 林。通常成对或3–4只家庭群在距地面2–10 m的灌丛及藤蔓间攀爬觅食,行为类似蚁鸫,偶尔升至中上层或单独活动,亦常加入混合鸟群。食物以昆虫等无脊椎动物为主,如毛虫。

生长繁殖:繁殖季9月下旬至12月下旬,以阿根廷西北部亚种argentinae资料最详。巢为侧入口的圆球形,以植物纤维编织,置于地面隐蔽处。卵呈粉红色,大端具灰或褐色斑块,大小约18–21 mm×13–14.5 毫米,重约2.3克;窝卵数多为3枚,偶见4枚。孵化期约15天,雏鸟11天后离巢,双亲共同育雏。罗赖马亚种仅知2–3月有繁殖迹象,巢址未描述。

区别辨识:与同属的金腹王森莺在秘鲁南部同域分布,后者胁部黄色更浓且具黄色眉纹,而双斑王森莺胁部仅呈淡橄榄色且眉纹不明显。亚种间差异:roraimae冠纹橙栗色宽而鲜明,下体黄色更纯,翼更长;argentinae冠纹以黄色为主,上体略淡,眉纹更宽。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罗赖马山系(委内瑞拉南部、圭亚那西部、巴西北部)及安第斯山东坡(秘鲁南部—玻利维亚中部—阿根廷北部)。非繁殖区:留鸟,全年在上述区域活动。

其他:亚种roraimae因羽色、歌声及遗传差异显著,有学者建议提升为独立种“亚马孙王森莺”。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双斑王森莺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双斑王森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