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绿林莺(英文名:Prairie Warbler,学名:Setophaga discolor),是雀形目森莺科橙尾鸲莺属的小型鸟类。主要分布在北美东部和东南部,其繁殖地包括美国东部至南部安大略省,而冬季则移居到巴哈马、加勒比海岛屿及佛罗里达南部。在刷木地带、早期再生森林、沙丘等早期演替生境中繁殖。随着欧洲人定居,草原绿林莺在其现有繁殖范围内变得罕见或消失,但在20世纪中期由于森林砍伐而广泛分布。
外形特征:草原绿林莺体型小,全长约11厘米,体重介于6.4至8.8克之间。成年雄鸟具有黄色的上眉线,黑色的眼纹和宽阔的黄眼弯,下眼弯下方有一条黑纹。其余下体呈黄色,侧颈前方有黑色斑点,侧身和胁部有黑色条纹。上体从额头至尾巴为橄榄色,背部有锈红色条纹,翼上有淡黄色翼斑,尾羽有白色斑点。雌鸟与雄鸟相似,但颜色较淡,头部的黑色标记被深橄榄色取代。
鸣叫特征:草原绿林莺有两种类型的鸣唱,A型和B型。A型歌曲通常是一系列上升的嗡嗡声,而B型歌曲则是上升的口哨音符序列,有时包含一些嗡嗡声。B型歌曲音调较低,音符较少且较长,总长度也更长。
生活习性:这些鸟类主要栖息在北美东部的刷木地带和森林边缘,它们在这些环境中筑巢。在繁殖季节,雄鸟会频繁地摇动尾巴,同时发出鸣叫。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通过在树枝上积极觅食或飞扑来捕捉食物。
生长繁殖:草原绿林莺的繁殖期在春季,它们在低矮的树木或灌木丛中建造开放式的杯状巢穴,孵化期大约为12至13天。
区别辨识:草原绿林莺与松林莺(Dendroica pinus)容易混淆,但松林莺体型更大,头和下体上的暗色标记不那么明显,背部缺乏锈色条纹。此外,松林莺可能偶尔摇动尾巴,但不像草原绿林莺那样频繁。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主要位于美国东部至东南部,包括南安大略省。非繁殖区域则覆盖了巴哈马、加勒比海岛屿和佛罗里达南部。
其他:草原绿林莺的种群数量自1970年以来在部分繁殖区域内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栖息地丧失和巢寄生问题,尤其是受到褐头牛鹂的影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草原绿林莺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草原绿林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