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腹拟鹩哥

Red-bellied Grackle Hypopyrrhus pyrohypogaster

红腹拟鹩哥(英文名:Red-bellied Grackle,学名:Hypopyrrhus pyrohypogaster),是雀形目拟鹂科红腹拟鹩哥属的鸟类。尾部修长,全身呈深黑色,腹部拥有鲜艳的红色,眼睛为刺眼的黄色。通常以小群体出现在海拔1000至2400米的云雾森林树冠层,偶尔与松鸦或织雀混群。

外形特征:雄鸟平均体长31.5厘米,体重约101克;雌鸟平均体长27厘米。外观独特,体羽光泽黑亮,腹部和臀部鲜红,头部和喉部的羽毛尖端呈闪亮的黑色,形成条纹状外观。虹膜淡黄色,喙和腿黑色。两性相似,雌鸟较雄鸟小。幼鸟与成鸟的区别在于黑色部位呈暗褐色,红色部位更偏橙色,大腿和后侧翼棕色,红色羽毛尖端明显;幼鸟类似成鸟,但保留的幼鸟飞羽对比鲜明地呈棕色。

鸣叫特征:发出响亮的尖叫和咕噜声,叫声音乐感强,包括'peero-peero'的叫声,还有颤音和波动音。鸣唱被描述为'glok-glok-schle-o',但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联系叫声为尖锐的音符;尖细的'peep'声。

生活习性:可能为杂食性,以Cupania果实、Miconia和无花果的浆果为主食,偶尔食用Chusquea竹子的种子。捕食的节肢动物包括蜘蛛、直翅目昆虫和毛虫。雏鸟饮食主要为昆虫。通常在树冠层以不超过30个个体的小群体觅食;有时会与其它山地黄鹂科混合物种觅食群一起,如亚热带酋长鹂红领果伞鸟印加绿蓝鸦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中部安第斯山脉为1月至5月,其他地方为3月至8月,但也有报道在8月至12月繁殖。单独筑巢,合作繁殖,群体由3至6个个体组成,包括两性的成鸟和幼鸟;报道过群体成员间相互喂食。雌鸟筑巢,巢为大而开放的杯状,由树枝和大型干叶制成,外部直径可达17.3厘米,深度15厘米,置于本土树种(如Cupania、Tibouchina、Miconia)或外来树种(如柏树)的树上或灌木丛中。一巢位于牧场孤立树木的9米高处。每窝产卵2至4枚,蛋壳绿色带灰,有深棕色和紫罗兰色斑点;孵化由雌鸟承担,周期为13至15天;雏鸟由多个群体成员喂养,包括年幼的个体,孵化期为14至18天;离巢雏鸟在巢附近停留约5天。

区别辨识:红腹拟鹩哥与其他同类物种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红腹和明亮的黄色眼睛,以及其叫声的特性。在幼鸟阶段,可以通过暗褐色的黑色部位和更橙色的红色部位来识别。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在哥伦比亚的西北部、中部安第斯山脉和上马格达莱纳河谷间断分布。在哥伦比亚的西部安第斯山脉从塔塔马山脊(Valle del Cauca)向北延伸至安蒂奥基亚省,在中部安第斯山脉从安蒂奥基亚省(历史记录较多,现代记录较少)局部向南至普图马约省,在东部安第斯山脉在南部胡伊拉省和卡奎塔省西部有记录。

其他:主要威胁来自农业、畜牧业、木材和采矿导致的森林砍伐。尽管在1980年代后在当地零星发现,总数量仍然较小且分散,目前估计成熟个体少于1万只。已失去64%的原始栖息地,在2000年至2010年间减少了7.8%。能够适应林缘和旧次生林生存,显示出对森林清理和干扰有一定的容忍度。有时被视为作物害鸟而遭受迫害;有时被捕获用于笼鸟贸易。已知分布范围内至少有七个国家公园,如Cueva de los Guácharos国家公园(胡利亚省)、Las Orquídeas国家公园(安蒂奥基亚省)、Cordillera de los Pichados国家公园(卡奎塔省)和Tatamá国家公园(里斯阿拉尔达省-乔科省-巴勒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红腹拟鹩哥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红腹拟鹩哥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