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翅黑鹂

Red-winged Blackbird Agelaius phoeniceus

红翅黑鹂(英文名:Red-winged Blackbird,学名:Agelaius phoeniceus),是雀形目拟鹂科黑鹂属的鸟类。别名: 红肩黑鸟、红翅黑鸟或美洲红翼鸫,是北美洲最为广泛研究的鸟类之一,分布自阿拉斯加至中美洲,是雀形目拟鹂科中数量极为庞大的物种。雄鸟拥有醒目的红肩带与黄色边缘,而雌鸟则呈深褐色,具有明显的条纹。红翅黑鹂主要栖息于湿地和开阔地带,以种子和昆虫为食。

外形特征:雄性红翅黑鹂通体黑色,肩部有鲜艳的红色斑块,边缘有时会呈现黄色,冬季时的羽毛边缘可能略显锈色。雌鸟整体呈条纹状的棕色,胸部颜色较浅,具有醒目的淡色眉纹。雄鸟比雌鸟重约50%,平均体重在45-75克之间,而雌鸟平均体重在30-50克左右。雄鸟在成年基本羽毛阶段,肩部的红色斑块尤为明显,边缘由黄色的次级飞羽构成。雌鸟在成年基本羽毛阶段,喉部颜色可变,从粉色到淡黄色,肩部斑块颜色从暗橙色到鲜亮的红橙色。

鸣叫特征:雄鸟的鸣叫声为响亮的“konk-la-ree!”,同时会展开翅膀展示其肩部的红色斑块。此外,雄鸟和雌鸟还会发出尖锐的“check”声和高音的口哨声。

生活习性:红翅黑鹂栖息于开放的湿地和上地环境,如淡水和咸水沼泽,以及草地、牧场、旧田地和城市公园。它们在春季迁徙到北方繁殖,夏季则返回南方过冬。红翅黑鹂是群居鸟类,冬季会形成大型混合群落,有时会与其他黑鸟物种一起。

生长繁殖:红翅黑鹂在春季开始繁殖,雄鸟建立领地并吸引雌鸟。它们通常在芦苇丛中筑巢,巢由草、苔藓和泥土构成。每窝产卵3-5枚,由雌鸟单独孵化,孵化期约为11-12天。雏鸟在孵化后11-14天离巢。

区别辨识:雄性红翅黑鹂的独特红色肩部斑块使其易于识别。雌鸟与某些黑鹂相似,但可通过其更长、更尖的喙和较为粗壮的体型来区分。与三色黑鹂在外观上有相似之处,尤其是雄鸟,但后者肩部的红色斑块边缘为白色而非黄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红翅黑鹂分布广泛,从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南部到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佛罗里达群岛和巴哈马。在北美的北部地区,红翅黑鹂是迁徙性鸟类,而在美国西部和墨西哥湾沿岸的部分地区,以及中美洲和巴哈马群岛,红翅黑鹂则是全年居民。

其他:红翅黑鹂在农业上有时被视为害鸟,因为它们会损害玉米、向日葵和水稻等作物。然而,它们在控制害虫方面也有积极作用,通过捕食田间的昆虫和杂草种子。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红翅黑鹂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