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栗雕(英文名:Black-and-chestnut Eagle,学名:Spizaetus isidori),是鹰形目鹰科黑白鹰雕属的鸟类。大型南美猛禽,属于鹰科。其分布区自委内瑞拉至阿根廷西北部,栖息于安第斯山脉的云雾森林中,以猎捕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为主。黑栗雕因其壮观的外观和重要的生态角色而受到关注,但因栖息地破坏和人类迫害,其数量急剧下降,被列为濒危物种。
外形特征:成年黑栗雕身长60至80厘米,翼展可达147至180厘米,是Spizaetus属中体型最大的成员。雌鸟比雄鸟大4%至14%,尾部更长。头部、背部黑色,胸腹部呈丰富的栗色,带有黑色条纹。翅膀上白色斑块与栗色下翼形成鲜明对比,尾巴灰色,有厚实的黑色次端带。橙黄色的眼睛和黄色的喙脚。幼鸟外观差异极大,头和身体白色,背部和肩部灰褐色,翅膀和尾部有黑白相间的条纹。
鸣叫特征:通常沉默,繁殖季节时会发出一系列尖锐单调的哨声“KEEEuw...KEEEuw..”。离巢的幼鸟会发出一系列尖叫的哨声“yeEEW..yeEEW..yeEEW”。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至2800米的重林山地,偏好在大型山谷中的亚热带和下温带区域。狩猎活动主要在树冠层进行,经常翱翔,很少被观察到栖息。以大型鸟类如鵽类和树栖哺乳动物如松鼠、猴子为主要猎物,偶尔捕食树懒、树豪猪和浣熊。
生长繁殖:巢建于2月至3月,孵化期在4月至5月,幼鸟大约在8月至9月离巢。巢由巨大树枝构成,直径可达2米,深约1米。每窝产1至2枚卵。雌鸟负责孵卵和夜间守护,雄鸟提供食物。幼鸟在4个月左右离巢,但在一年内仍依赖父母。
区别辨识:成年黑栗雕在黑色和栗色的组合上独一无二,与其它Spizaetus鹰有明显区别。幼鸟与苍白型冠鹰相似,但翼和尾的条纹更细,胸部和腹部无条纹。
保护现状:IUCN:EN(濒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委内瑞拉至阿根廷西北部的安第斯山脉,包括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云雾森林。
其他:由于栖息地丧失和被视为家禽捕杀者的迫害,黑栗雕的数量急剧减少,目前全球仅存不到1000只成熟个体。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黑栗雕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黑栗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