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耳薮雀(英文名:Grey-eared Brushfinch,学名:Atlapetes melanolaemus),是雀形目雀鹀科薮雀属的鸟类。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暗灰色的脸部和上体,带有黄褐色的下体和锈红色的冠羽。分布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湿润森林中,从秘鲁库斯科至玻利维亚拉巴斯一带。
外形特征:灰耳薮雀是一种长尾、类似麻雀的鸟类,具有暗灰色的面部和上体,下体呈淡黄褐色,头部有醒目的锈红色冠羽。与范围内的其他薮雀相比,它结合了黄色腹部和红色冠羽的特点,比相似的栗头绿雀更鲜艳,后者背部呈橄榄黄色。雌雄幼鸟的羽毛细节和大小变化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鸣叫特征:灰耳薮雀发出简单的哨声歌曲和高亢、尖锐的叫声。
生活习性:灰耳薮雀栖息在海拔较高的山地森林和灌木丛中,活动范围广泛。它们倾向于在地面附近觅食,以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主要集中在7月至12月,筑巢高峰期在10月。巢为开放式的杯状,主要由厚草和Chusquea竹叶构成,内部铺有细干草,通常隐藏在草丛、蕨类植物或灌木中,离地面平均高度约为0.9米。每窝产卵2枚,卵呈奶油粉色,带有红棕色斑点,集中在较大端。孵化期大约为14至15天,雏鸟孵化后约13至14天离巢。雏鸟出生时体重约为3.24克,皮肤粉红,头背有灰色绒毛,嘴部内侧红色,腿色粉灰,爪尖黄色,喙黑色,嘴角黄色。
区别辨识:与同属的薮雀相比,灰耳薮雀可通过其独特的颜色组合——黄色腹部和红色冠羽来区分。此外,它的下体颜色较深,更偏橄榄色,且喉部黑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灰耳薮雀分布于南美洲的秘鲁库斯科东南部至相邻的玻利维亚西部拉巴斯地区。
其他:灰耳薮雀有时被认为是红颈薮雀的一个亚种,尽管其脸部并不比许多近亲更黑,而所谓的灰“耳”往往不易察觉。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灰耳薮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灰耳薮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