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岛灯草鹀(英文名:Guadalupe Junco,学名:Junco insularis),是雀形目雀鹀科灯草鹀属的鸟类。一种小型雀科鸟类,仅分布于墨西哥的瓜达卢佩岛,位于太平洋上,距离下加利福尼亚州西海岸约160英里。具有灰色的头罩,深色脸部,淡褐色侧面,苍白的喙,以及在飞行中显眼闪现的白色尾羽外缘。由于其独特的分布和特征,与岛上其他鸟类明显区隔。
外形特征:体长约14厘米,体重数据未公布。外观最接近暗眼灯草鹀的亚种mearnsi。相较于暗眼灯草鹀复合群中的成员,瓜岛灯草鹀体型较小,喙较长(雄鸟平均9.3毫米,而J. h. hyemalis为8.02毫米),脚更大,翅膀更短(雄鸟平均69.3毫米,而J. h. hyemalis为78.2毫米),尾巴也较短(雄鸟平均62.6毫米,而J. h. hyemalis为68.1毫米),尾羽外侧三枚羽片上的白色较少。头部灰暗至棕色,脸部深色,下巴和喉咙较浅的灰色;背部呈暗褐色;两胁宽幅带有粉红肉桂色标记。性别间外观相似。虹膜深棕色;喙蓝白色;腿和脚呈深棕色、灰肉色或深粉色。
鸣叫特征:发出高音、尖锐的'sik'声,以及一系列持续的chip音,通常穿插着buzz和trill声。
生活习性:广泛适应各种生境,前提是存在本土植被。栖息于瓜达卢佩岛北端的蒙特雷松林、海峡岛橡树林和瓜达卢佩柏树林,海拔可达1400米;在岛屿东北侧海平面附近的野烟草灌木丛中也能发现它们的身影。主要以昆虫和地面获取的种子为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1月至6月,可能一年两次繁殖。筑巢地点隐蔽,位于地面或岩石裂缝中,至少有一次记录显示在一棵松树的裂缝中,离地面约2米。每窝产卵3枚,卵长约为20毫米×15毫米,颜色为浅绿白色,带红褐色斑点。关于孵卵和雏鸟期的时长信息缺失。
区别辨识:与暗眼灯草鹀的近亲J. hyemalis mearnsi相比,瓜岛灯草鹀的冠部和胸部(通常)稍暗,腹部的白色较暗淡且面积较小。此外,其叫声和歌曲与暗眼灯草鹀有显著差异。
保护现状:IUCN:EN(濒危)
地理分布:仅分布于墨西哥西北部的瓜达卢佩岛(Guadalupe Island)。
其他:历史上的数量因过度放牧和外来物种(如野山羊和野猫)的影响而大幅下降,但随着野山羊被清除,种群数量似乎正在恢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瓜岛灯草鹀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瓜岛灯草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