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头鹀

Cinereous Bunting Emberiza cineracea

苍头鹀(英文名:Cinereous Bunting,学名:Emberiza cineracea),是雀形目鹀科鹀属的鸟类。越冬于红海沿岸东北非与也门。欧洲边缘岛屿上亦有零星分布。

外形特征:体长16.5-18厘米,体重21-29.7克,身材较长,嘴较细长。雄鸟头冠、耳羽及颈项呈黄灰色,形成不明显的帽状;喉部淡黄色,眼圈淡黄;上体灰,翼羽具黑褐色中心和浅色边框,形成模糊的翼带;尾羽黑褐,外侧尾羽内缘白色;胸腹部灰或黄绿。雌鸟及幼鸟较暗淡,喉部淡黄,颊纹明显。

鸣叫特征:发出尖锐的‘Tzip’声,叫声弱而略刺耳,有似快速简短的‘drip-drip-drip-drieeh-drieeh’的歌声,音调比其他类似种更为尖锐。

生活习性:栖息于干燥的岩石山坡,迁徙时可见于各种开阔地带。以种子为主食,繁殖季节增加昆虫摄入。飞行时尾端白色显眼。

生长繁殖:繁殖期不详,通常一窝产三枚蛋。在繁殖季节,雄鸟会占据高地如岩石、树顶或灌木丛唱歌。

区别辨识:与Ortolan和Cretzschmar's Buntings相比,苍头鹀上体灰,下体灰或黄绿色,腹部白而非橙或黄褐色。叫声与蓝头圃鹀相似,但音调更尖。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全球估计3300-5800对,约6600-11,600成熟个体。土耳其的繁殖种群自1990至2013年可能下降了19%。

地理分布:繁殖区:希腊爱琴海的莱斯沃斯岛和希俄斯岛,土耳其西南部、中部、东南部,伊拉克北部和伊朗西北部。非繁殖区:红海南部沿海,从苏丹东北部至厄立特里亚,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的干旱开阔地区。

其他:迁徙路线和冬季分布范围因亚种而异,部分混群现象发生在迁徙途中。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苍头鹀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苍头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