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风鹱(英文名:Grey Petrel,学名:Procellaria cinerea),是鹱形目鹱科风鹱属的海鸟。广泛分布于南半球的开阔海域,主要活动于32°S至58°S之间。
外形特征:灰风鹱是一种中大型海鸟,平均体长约50厘米,翼展可达115至130厘米,体重约1千克。其外观特征明显,背部和翅膀上覆羽呈棕灰色,腹部为白色,下翼和下尾呈灰褐色。喙部为黄绿色,脚为粉灰色。雄雌相似,但雌鸟体型略小。
鸣叫特征:灰风鹱在白天很少鸣叫,仅偶尔在飞行中发出声音,主要在地面和洞穴内及夜间鸣叫,有两个高峰时段:日落后1至2小时和黎明前。主要的叫声包括三音节的哀嚎声和持续5至22秒的咔嗒声或咩叫声。
生活习性:灰风鹱栖息于寒冷海域,繁殖于南极洲周边岛屿的陡峭斜坡,偏好有植被覆盖的地带。它们跟随冷流迁徙,主要分布在南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亚南极水域。以鱿鱼和鱼类为主食,偶尔摄食甲壳类、鱼类残渣和船上的厨余。
生长繁殖:冬季繁殖,2月至3月返回繁殖地,3月底至4月初产卵,孵化期52至65天,雏鸟孵化后由双亲照料,直至9月底至12月初离巢。每窝产一枚白色卵,平均大小80.5毫米×55.6毫米。
区别辨识:灰风鹱具有独特的单色外观,银灰褐色背部和白色腹部,无斑纹,下翼暗色且无标记,易于与其他鹱科鸟类区分。与短嘴圆尾鹱和其他类似物种相比,其体型较胖,喙较短。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南冰洋的岛屿,包括Inaccessible岛、戈夫岛、Macquarie岛、Antipodes岛和坎贝尔岛等。非繁殖季节分布于阿根廷和非洲南部的亚南极海域,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南部海域。
其他:灰风鹱受到猫、鼠类等引入捕食者的威胁,以及长期线渔业的意外捕获,是新西兰海域中最常被捕获的副渔获物之一,估计过去20年中有45,000只鸟因此丧生。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灰风鹱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灰风鹱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