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棉凫

Green Pygmy Goose Nettapus pulchellus

绿棉凫(英文名:Green Pygmy Goose,学名:Nettapus pulchellus),是雁形目鸭科棉凫属的鸟类。小型水鸭,体长30-36厘米。雄鸟具有独特的深绿色颈背和明显的白色颊斑,而雌鸟则以条纹取代绿色颈背。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东部及新几内亚南部。

外形特征:绿棉凫体型小巧,长度约30-36厘米,体重介于245-430克之间,翼展可达48-60厘米。雄鸟拥有瓶绿色颈背和显眼的白色脸颊,翅膀呈现绿色,带有深色主羽和白色次级飞羽,腹部白色,臀部灰暗。雌鸟和换羽期雄鸟的颈部颜色较淡,但仍保留深色冠羽和眼上方的淡色条纹。幼鸟色泽较暗,脸部、下巴和颈部有深褐色斑点。

鸣叫特征:绿棉凫雄鸟的叫声为高音的口哨声,而雌鸟的叫声则较为低沉。

生活习性:绿棉凫偏好栖息在热带低地的湖泊、泻湖和永久淡水环境中,尤其喜欢覆盖着睡莲的水域。它们偶尔也会出现在咸水或半咸水区域以及宽阔河流的下游。主要在深水区活动,避免浅水或水流湍急的地方。其饮食以素食为主,包括水生植物的种子、叶子、花、芽和茎,尤其是睡莲科植物,偶尔也会食用水生无脊椎动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始于11月,持续到次年4月,主要在湿季。绿棉凫以单对形式繁殖,可能形成长期甚至终生的配偶关系。它们在树洞中筑巢,靠近或位于水面附近。每次产卵8-12枚,蛋呈白色或奶油色,孵化期未知,但仅由雌鸟独自承担孵化任务。

区别辨识:绿棉凫与同属的其他物种相比,雄鸟有独特的绿色颈背和白色颊斑,雌鸟则有深色眼线延伸至后颈。幼鸟的头部、下巴和颈部有重斑点。与棉凫相比,幼鸟具有更明显的暗色眼纹和较窄的眉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绿棉凫分布于南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北部(从西澳大利亚东北部至昆士兰州东南部)、东澳大利亚,以及可能的繁殖地蒂莫尔岛(Lake Iralalara)。在澳大利亚,主要分布于北领地、昆士兰和西澳大利亚的东北部。

其他:绿棉凫的数量可能少于10,000只,尽管分布广泛,但依赖于特定的水生植被,如睡莲。在澳大利亚,栖息地的破坏,尤其是由牛和引进的水牛造成的水生植被破坏,对其生存构成威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绿棉凫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绿棉凫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